
充分研究现代金属雕塑的发展流变,深入分析其中的深层次原因,有助于丰富现有金属雕塑理论,有助于明确当前中国现代金属雕塑所处的位置和立场,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第一,有利于将时代性作为雕塑艺术性的重要衡量标准,探讨中国现代金属雕塑的内在精神和外在形式的变革。雕塑是一门伴随人类成长而发展起来的古老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两重性,即民族性和时代性。
雕塑的民族性是指雕塑艺术在一个民族或群体长时间发展历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形式构成、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时代性是指雕塑艺术不仅要继承和发扬传统的艺术精神,而且要吸收和借鉴外来艺术的形式、观念、内容,或者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用新的艺术语言重新诠释传统艺术的内在精神。
民族性和时代性对立统一,不可分割。在中国社会和文化呈现多元化趋势的今天,雕塑艺术的时代性愈加重要。如前文所言,时代性不仅包括吸收外来文化的影响,而且还包括重新认识和诠释传统艺术的方面。然而,回顾中国当代雕塑,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内雕塑家竞相模仿和照搬西方现代派雕塑的形式和观念方面,忽视了对传统艺术的学习,陷入对西方现代派雕塑模仿之中;另一方面,对传统艺术的认识也仅限于照搬或挪用一些传统符号与元素,没有真正的继承传统艺术的内在精神。
以上这种状况在中国现代金属雕塑领域也样存在,而且更加严重,需要加以深入研究寻求解决之道。
装饰雕塑的造型样式是具像的,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实。而强调主观对客体的感受,兼容入主,融合二体化一,使其造型既是客观之象又具主观之意的复合,与以否定一切艺术规律为基点的抽象雕塑是迥异的。装饰雕塑尤为遵循艺术规律,所谓“装饰美的体现即是形式法则的具体运用。
造型语言的某些因素,虽以点、线、面为原理,但不像抽象雕塑那样率直地把点、线、面当作唯一的造型母语。主要通过概括、夸张、变形来表现造型的装饰雕塑,表述的语言及语态渗融一体,形成别具特色的语言形态。相比写实雕塑、抽象雕塑的造型语言,旨意性欠明确的这一语言形态,能动性较强,艺术创作的自由度相对地较灵活和宽泛,以致可直接视为创作的手段故而或多或少、或强或弱的时常出现某些写实雕塑和抽象雕塑的作品之中。
就方法论而言,写实主义是在普遍的共性中逻辑地确立一种富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抽象主义是从一般、具体之中,抽离出一种最有价值体现本质而具“普遍意义”的艺术样式:姑且暂不称“装饰”为一种主义,但它确是从一种共性的规律把握,在主观能动性与理性的规范中作出归纳、统一的创作方法,有序而完美地表现一种和谐之美、优雅之美。在认识功能上,装饰雕塑的审美价值尤其显明突出优雅之美。在认识功能上,装饰雕塑的审美价值尤其显明突出。
装饰雕塑偏重意趣性。情节性的因素一般不为重视而被淡化。理想化的抒情性展现减少了纪实性的具体刻画。虽有浪漫的艺术夸张,但绝不是彻底的超现实的虚构。即不相悖于客观形象的基本原则,又不完全受制于具体的时空限定。内在特质的核心即象征性,决定着装饰雕塑“表现性”的表征与手段,直接影响和左右其功能、作用等方面的外延。主题性与非主题性的均适宜装饰雕塑的表现,派生出主题性和观赏性的两个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