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型雕塑与地震作用基本理论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是利用振型的正交性,把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复杂振动分解成为按各个振型独立振动的叠加,利用标准反应谱分别计算结构在各自振型下的地震效应然后对各自振型下的地震效应进行组合,从而得到结构的整体地震效应。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对于不进行扭转耦联计算的结构,应按下列规定计算其地震作用和作用效应:
(1)结构j振型i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下列公式确定Fn=ayXG(i=1,2,…n,j=1,2,…m)(3.1)=∑XG./∑XG(3.
2)式中F-j振型i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a—相应于j振型自振周期的地震影响系数;X—j振型i质点的水平相对位移;Y—振型的参与系数。
(2)水平地震作用效应(弯矩、剪力、轴向力和变形),当相邻振型的周期比小于0.85时,可按下式确定:Sa=√∑S式中Sa—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S,—j振型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可只取前2~3个振型,基本自振周期大于1.5s或房屋高宽比大于5时,振型个数应适当增加。
校园文化墙雕塑有着美化作用,一个美丽的校园,大多都有着不同的方式来共同的美化他,水景、园林、雕塑等等都是可以实现的,但雕塑浮雕的出现给了美的一种文化意味,是更深沉的美丽。在当代很多大学新校区的建设中有很多校园雕塑都在美化校园,他们不睡单纯的美化,还带有很深的文化印记。
众所周知。原创雕塑需要艺术家的创作,并且在问世之后大多有多方面的争议,即使是时间很出名的经典雕塑在问世安装好直到被毁灭甚至被拆除的下场都会有多方面的人有对于该雕塑的不同看法。
如今的校园雕塑大多没有纯原创的雕塑作品。但是诸如;“一个人拿一本书,或者2个人拿一本书,一群人拿一本书”或者顶一个球啊(被广大网友戏称为:读书有球用,哈哈)头上落个鸟啊(被广大网友戏称为:读书有个鸟用)未免过于俗套。
博派雕塑艺术,凭借多年的业内经验,给广大同行和正要准备设计或者制作校园雕塑的客户能提一个意见(这个意见不适用于美术学院,毕竟未来的艺术家美的审美层次与众不同嘛,嘎嘎)。
诸位如果没有中意的原创雕塑设计的情况下,不妨试着放一些名人半身雕塑或者全身雕塑。试想一下,绝对能够达到你所意想不到的效果。并且不落俗套,更有内涵。毕竟校园雕塑是精神的载体。